1.什么叫全站儀
全站儀是整站型電子速測儀(ElectronicTotalStation)的簡稱,是電子經緯儀、光學測距儀及微控制器結合的光電儀器。
全站儀
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改成光學掃描度盤,將人力光學測微讀值代之以自動記錄和表明讀值,使測角操作簡單,且可防止讀數誤差的形成。
以其一次安置儀器就能進行該測站上所有測量工作,因此稱作全站儀,廣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通道施工等準確工程測量或變形監測行業。
2.什么叫RTK?
RTK(Real?Time?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技術,分電臺方式和網絡通信方式。
RTK
RTK要以載波相位觀察為依據的實時差分GPS(RTDGPS)技術,它由基準站接收器、數據鏈、流動站接收器三部分組成。
RTK專賣店表示,在基準站上安裝1臺接收器為參考站,對衛星開展連續觀測,并把它觀測數據和測站信息,根據無線電傳輸設備,即時地發給流動站。
流動站GPS接收器在接受GPS衛星信號的同時,根據無線接收設備,接受基準站傳輸的數據,再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即時解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以及精度。
即基準站和流動站座標差△X、△Y、△H,加上標準座標獲得的每個點WGS84座標,根據坐標轉換參數得到流動站每個點平面坐標X、Y和海拔高H。
3.全站儀與RTK的差別
全站儀除了能測量距離外,還會自動測量坐標、標高和間距等。
但由于需要人工瞄準目標,因而除了需要有充足強的光線外,觀察目標與全站儀中間沒法有任何阻礙物,不然就會看不清、瞄禁止,后面就不能得到測量值,完不成測量任務。
RTK主要分電臺模式與網絡模式,它不受光源和阻礙物的影響,只需能夠接受到衛星信號就能進行測繪工作。
全站儀的測量區域比較小,至多測距一般在1.5公里左右,由于很遠會導致測量人員看不清,因此當測區較大時,需要數次搬站來完成測量工作。
RTK的測量距離可以在10公里左右,搭載的電臺功率越大,可工作的距離越遠,因而基準站一般只需要搭建一次,就能完成測量工作。
全站儀在搬站前,需要把下一個設網站測量出去隨后再搬站,而這次搬站就必然會產生偏差,搬的次數越多總計的偏差就越大。
RTK測量是由基準站與移動站中間進行對比的差分,或得二者的準確相對位置,二者之間聯線的精度平面間距每增加1千米,偏差提升1cm。
但由于移動站檢測的每個點都是和基準站部位(固定不變)相比的結果,因而每個測量目標點偏差都只是相對于基準站的偏差,不會像全站儀那般造成偏差累計。
全站儀在測量過程中一般需要3本人,一人觀察,一人跑尺,一人紀錄。
RTK只需2本人就能完成,一個人看基準站,一個人承擔移動站,相較于全站儀多出來的此人,還可以在邊上承擔講段子。
在放樣時,全站儀需要采用對講機(嗓門大的也可以靠吼),由操作全站儀的人對棱鏡開展指引,放樣效率低。
根據RTK進行測試時,RTK手簿上會有方位、間距差、方向角和落差標示,1本人就能完成放樣工作,每個放樣點只需滯留1到2秒就能完成工作,工作效能非常高。
4.全站儀與RTK優缺點
通過以上對比,大家可以了解到RTK有工作效率高、精度等級高(可達cm級)和能夠全天工作等特點。
它能夠擔任各種外業測繪,流動站配置效率手執操作員簿,內嵌軟件工具可自動完成多種測繪作用。
RTK專賣店表示,在一般的地形地勢下,高質量RTK設站一次即可測完5千米半經的測區;在公路路線測量中,每小組(3到4人)每日可完成中線測量6到8公里,在中線放樣的同時進行中樁抄平工作。
若用其開展地形測量,每小組每天可以進行0.8到1.5平方公里的地形圖測繪,其精度和效率是基本測量所所不具備的。
但RTK較大的缺點,是一定要有穩定的衛星信號才能工作,但在山區、林地、城區密樓區等地工作時,GPS衛星信號被阻攔的現象還是挺多。
網絡信號低,衛星空間布局差,易造成失鎖,再次復位艱難甚至無法進行復位,危害正常作業。
RTK專賣店表示,此外,數據鏈電臺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易受外界環境危害,如高大山體、建筑物和各種高頻信號源的影響,在傳輸過程中損耗嚴重,會影響到外業精度和工作半經。
全站儀本身含有數據處理系統,能夠快速而準確對空間數據予以處理,算出放樣的方向角與該點至測量站點的間距。
全站儀能夠依據輸入坐標值算出放樣點的方向角,不用衛星信號,因而不受室內室外,樹下,高樓旁等因素影響。
但全站儀較大的缺點,是觀察目標與全站儀中間需要通視,不然就測量工作就不能進行。
還有就是測量程非常小,一般只能在1.5公里左右進行檢測,再大的范疇就需要數次搬站,而搬站又造成累積誤差。
5.匯總
總的來說,全站儀與RTK各有不同優缺點,僅有依據測繪項目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測繪設備。
如果從購置方面中作較為得話,還有一個值得參照的關鍵因素,那便是基本全站儀相比RTK會更便宜。
